杜国:装置生产“定盘星” 全球播报

  • 2023-05-06 10:23:22
  • 来源:中国石化报
杜国(左)在中控室指导工作。王立梅 摄

已是深夜,沧州炼化生产技术部的灯依然亮着。

45岁的部门经理杜国,头深埋在办公桌上那摞高高的技改资料中,许久都没有抬起来。直到一两个小时之后,他才揉了揉僵住的脖颈,起身去到位于办公楼顶层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站在那里向外望去,可以看到厂区的灯火通明,这是杜国最喜欢的放松方式。

遇见高山

一晃,杜国在沧州炼化工作已经20年了。

20年里,他组织焦化装置120万吨/年扩能改造工程,参与了5次全厂大检修,由他处理解决的各种生产难题数不胜数。

他是同事眼中的高山——对厂区内的每一套装置、每一个流程、每一项重要参数都了然于心,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、集团公司节能先进个人、沧州炼化劳动模范。

而在杜国看来,这一切都和他心中的高山——师傅陈树春息息相关。

陈树春是集团公司的劳动模范,也是出了名的严师、名师,对徒弟要求极高。

比如,陈树春要求杜国每天都要擦拭一遍设备,还不能占用工作时间。那时候,杜国负责的机泵有20多台,全擦一遍得一两个小时。这不光是为了干净,也是为了熟悉设备,并在擦拭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,确保安全生产。

根据公司要求,技术员每两小时就要巡检一次设备,而工作时间外的擦拭工作,相当于又增加了一次巡检。“别小看这份付出。我当技术员时,好几次机泵运行异常都是在擦拭过程中发现的。”如今,20年过去了,杜国早已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企业生产管理者,但每天上班前擦一遍设备的习惯,依然保留着。

独挑大梁

2010年,已经是炼油三部工艺主任的杜国,迎来了一次大考——焦化装置120万吨/年扩能改造工程,他任总指挥。

那一次,杜国面对的是炼油三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设备大改造。要将装置加工能力从50万吨/年改至120万吨/年,除保留一台加热炉、两座焦炭塔外,其他设备、管线全部拆除重建。

为确保工程顺利完工,杜国连续6天6夜没离开单位。大伙儿都说,他是团队的“定盘星”,有他在,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。

其实杜国也承受着巨大压力。虽然他的业务能力足以应对种种难题,但那毕竟是他第一次独挑大梁。为了不让自己分心,他甚至跟家人约法三章——没有极特殊情况,不要给他打电话,尤其是两三岁的女儿。

女儿是杜国的心头肉,平时怎么亲近都不够,但为了工作,他需要有所取舍。可即便如此,紧张的情绪依旧存在。

新的焦化装置首次运行那天,从不迷信的杜国在心里默念起了“老天保佑”,直到耳边传来了人群的欢呼声,才如释重负。

挑战山峰

20年来,杜国不断挑战自己,从操作工、技术员、安全工程师,到炼油三部工艺主任、储运部经理、生产技术部经理,无论在哪个岗位,他都能很快成为行家里手。

在生产技术部,作为公司核心部门负责人,杜国要负责公司所有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,以及安全生产、节能降碳、生产调度、原料进厂、产品出厂等一系列工作。

如果把公司比作一口不断进水、出水且要始终保持盛满状态的水缸,生产技术部就是全天候工作的水泵。

为此,杜国这些年经常住在单位里,时间最长的一次,有一个多月。

“干我们这行的,时间越久,胆子越小。”这些年,杜国越发害怕手机在夜里突然响起。好几次,员工因有急事打电话请假,睡梦中的杜国总会被惊出一身冷汗。说是“胆小”,其实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。

2022年,沧州炼化研究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,杜国再次被委以重任。为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,公司采取边生产边施工的方案。制定流程、协调原料罐、成品罐、装置改造……杜国和团队成员研究每一个方案,逐一分析优缺点,直到制定出最佳解决方案。

2022年,杜国组织修订工艺参数报警值,报警合格率提升至99.99%;加强装置平稳率管控,全厂生产平稳率达99.64%;组织生产优化,调整产品结构,催化装置汽油+液化气收率提至64.17%,增效5101万元……

“人生就像爬山,路越是难走,山顶的风景就越美。有梦想的人,永远不惧怕下一座高山。”杜国说。(王立梅)

(责任编辑:杨明 )

关键词:

Copyright  @  2015-2022 太平洋包装网 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