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徐庶的结局如何?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不停地叹息?

  • 2023-07-09 10:21:22
  •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当年,诸葛亮北伐之时,听闻徐庶和石韬官职都不高时,感叹道:"难道魏国这么多人才吗?为何不重用他俩呢?"

诸葛亮这番话,既有替二人惋惜之意,也有借机讥讽之意,更有显摆之心。

当年,诸葛亮、石韬和徐庶是荆州好友,经常一起喝茶下棋,纵论天下,三人都喜欢读书,石韬和徐庶喜欢逐字逐句地读,细细揣摩,认真领会,而诸葛亮则不然,他读书一目十行,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。


(资料图片)

诸葛亮对二人开玩笑说:"别看你们读书读得这么认真,你们最多干个刺史罢了!"

徐庶呵呵一笑,反问道:"那么你呢?"诸葛亮笑笑,不答!

不久之后,三人拿着简历四处找工作,最终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。

徐庶首先选择了创业初期的刘备。刘备这个老板很不错,脾气很好,体贴下属,但唯一的缺陷就是公司实力太过弱小,要资金没资金,要人脉没人脉,就连办公地点都是临时租来了,已经欠了好几个年的租金,随时有可能被撵滚蛋。

徐庶觉得再这样混下去,最后说不定会跟着刘备一起下地狱,为了保命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刘备,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-老娘在曹营,我要去尽孝。

听说徐庶去了曹魏,石韬也跟着去了,他也觉得大公司对个人发展更有利!

与他俩不同,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刘备,不过这种选择颇有些无奈。

三顾茅庐,刘备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之后,恳请他出山辅佐,但诸葛亮拒绝了,"亮久乐耕锄,懒于应世,不能奉命",但刘备"泪沾袍袖,衣襟尽湿",哭个不停,诸葛亮心软了,同意出山。

然而此时是刘备创业初期,是最为艰难的时期,行业巨头曹魏虎视眈眈,随时要扑过来,后来,诸葛亮临危受命,孤身一人前往东吴,通过哥哥诸葛瑾牵线搭桥,见到了东吴孙权,并成功促成孙权与刘备联合。

若干年过去了。三人混得咋样呢?

徐庶做到了御史中丞,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,上面还有正部长御史大夫。

石韬做到了典农校尉,相当于刺史,与徐庶大体相当。

诸葛亮混得最好,北伐中原之时,他已经是一人这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。

诸葛亮开头的那番话,虽然不是当着徐庶和石韬面说的,但这话迟早会传到他们耳朵里,所以这番话等于回答了当年的问题:

"你们做了刺史,御史大夫,而我已经是丞相了!哈哈!"

关键词:

Copyright  @  2015-2022 太平洋包装网 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